此網頁需要支援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行,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

::: :::

【淨零排放與產業轉型壓力】課題趨勢

氣候變遷已是臺灣和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危機,而氣候變遷的減緩及調適更為全球實踐永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世界各國已紛紛承諾將於西元 2050 年前達成「淨零排放 (Net-Zero Emission)」的共識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不僅在環境層面具有積極意義,更已成為國際場域中「高階政治」的議題之一,將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經貿往來、政治和外交上持續保有自身利益及競爭優勢,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各個產業及其上、下游供應鏈。然而,臺灣的各類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雖已於近幾年持平,卻尚未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圖1)

圖 1 臺灣 1990 年至 2019 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移除量趨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1)。2021 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圖 1 臺灣 1990 年至 2019 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移除量趨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1)。2021 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臺灣各產業中,以 2019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說,能源產業排碳量最高,占比 90.80%,工業製程及產品使用部門占 7.10%,農業部門占1.15%(如圖 2)。臺灣各產業目前正面臨來自國際社會對減碳的要求和壓力。在政策及法規的層面,歐盟 (EU) 即將於西元 2023 年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於西元 2023 至 2025 年的試行階段納管水泥、鋼鐵、鋁、肥料和電力五大高碳排產業,並於西元 2026 年起正式開始課徵「邊境碳關稅 (Carbon Border Tax, CBT)」,以確保被進口至歐盟之貨品的價格能反映其真實排碳成本、避免「碳洩漏 (carbon leakage)」。根據經濟部的統計,臺灣在上述五大產業中有 212 項產品被出口至歐盟、合計金額為新臺幣 245 億元,其中以鋼鐵業產品為大宗,可見歐盟 CBAM 對臺灣經濟、產業的顯著影響。

圖 2 臺灣 1990 年至 2019 年各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1)。2021 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圖 2 臺灣 1990 年至 2019 年各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1)。2021 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在產業的層面,Apple、Google、Facebook 等多家已加入「RE100」倡議的國際大型品牌,皆要求其所有供應商在產品製程中必須使用 100% 再生能源,方能提供訂單給其供應商;若供應商未能符合這類綠色供應鏈的嚴格要求,將無法獲得來自上述大企業的訂單、失去獲利的機會並減損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綠色和平,2021)。社會因素和公民大眾的觀感亦為氣候驅動的產業轉型壓力之一。若一間企業無法事前因應氣候變遷預期將導致的損失及損害 (loss and damage)、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甚至持續其破壞環境、加劇溫室氣體排放或損及特定弱勢社群的人權,這類企業必將造成公眾的負面觀感、失去社會大眾對之的支持。同時,許多國家於 COVID-19 疫情後的復甦中皆強調「綠色復甦 (Green Recovery)」、「公正轉型 (Just Transition)」的理念,即在追求經濟重新成長之際,亦將資源投注於再生能源及其他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並在轉型的過程中顧及社會中各族群的權益 (蘇漢邦、顏婉庭,2020),例如:在由化石燃料轉型至再生能源的同時,需透過政府輔導原先在化石燃料產業的工作者順利轉至再生能源或其他產業工作、避免其失業。以歐盟為例,歐盟於 2020 年通過《歐洲綠色政綱 (European Green Deal)》、導入「公正轉型機制 (Just Transition Mechanism, JTM)」,並透過融資以降低由於淨零轉型而導致的、歐盟境內富裕和窮困地區之間的差異 (郭映庭,2020)。

綜觀臺灣的情形,國內大多數企業對於氣候變遷皆有一定程度的意識、期望能實踐積極的應對作為,然而臺灣的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且中小企業通常較缺乏足夠的能力建構 (capacity building)、不甚清楚自身能透過何種方式系統性地將應對氣候變遷的各類措施導入其商業行為。因此,臺灣在未來將面臨的主要問題為,如何在淨零排放、追求潔淨供應鏈的全球趨勢下,透過低碳製程、循環經濟等創新技術以及法規制度、經濟誘因等政策工具,確保國內各產業在國際經貿往來中能維持自身的競爭優勢,並落實低碳甚至無碳、對環境和社會負責的永續商業模式。同時,政府也應在其中協助輔導和相關權益的保障,以提升各產業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使之在低碳轉型的進程中符合公正轉型的精神。

參考文獻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1)。2021 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綠色和平(2021)。品牌大廠相繼宣示 RE100,臺灣如何應對全球產業「潔淨供應鏈」需求?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8052/(2021/11/9)。

郭映庭(2020)。歐盟綠色政綱亮點 「公正轉型基金」大餅怎麼合理劃分?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23358 (2020/3/5)。

蘇漢邦、顏婉庭(2020)。COVID-19 風險下巴黎協定及綠色金融目標之達成策略。永續產業發展期刊,88: 38-48。


已發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