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網頁需要支援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行,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

::: :::

資料驅動與人力資源管理

◎  李俊達 (臺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資料驅動的人力資源管理是透過人力資源資料,追求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目的是獲得組織的高績效表現。既有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多是依循慣例,或是仰賴決策者的經驗與直覺,缺乏科學或客觀的證據。隨著資料治理的期望和技術可行性,各種不同來源的勞動力資料(workforce data)使循證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成為必然的趨勢。整體而言,組織越來越可能根據客觀的勞動力資料,以科學和數據分析的方式招募、分發、培訓、激勵和留任員工。
    勞動力資料包括人員的基本資料,例如,從員工人口統計數據所顯示的勞動力概況,可以了解既有人力在各年齡層的分布情況,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多樣性,從而分析訓練需求,或是進行更合適的工作安排。此外,各部門可以蒐集內部的人力調任與離職數據,了解各職位的異動情況,以及組織整體的人力流動是否合理健全。各機關也可以針對員工進行問卷調查,充分了解員工對工作條件各方面的滿意情況。
    針對內部勞動力資料所驅動的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先長期地蒐集員工跨系統的數數,並整合在同一平台之上。例如,可以蒐集員工的培訓資料、績效表現或是內部流動資料,加以分析各項數據之間的關係。此外,組織也可以利用人事資料監控員工的工作情形。例如,可以追蹤員工的出缺勤情況,從而連結到組織在推動某些政策時,是否獲得員工的響應。更積極的作法,還可以藉以適時調整政策,提供合適的工作環境。
    勞動力資料更包括外部的大數據(big data),藉由資訊科技的發展,更有效地處理和利用這些資料,進行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例如,透過對社交媒體平台的文字探勘(text mining),可以獲知勞動力市場的就業趨勢,預測部門的就業市場是否仍具吸引力。針對各項數據來源,組織可以研發具有推論及預測效果的統計模型,讓組織和管理者可以就人才庫的趨勢預先規劃。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既有的人事管理人員多不具備數據管理的能力,目前可能只有蒐集相關數據,但卻未能進行有效的科學分析。因此,未來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能需要設置資料分析師的職位。

已發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