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網頁需要支援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行,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

::: :::

掌握人口,只看戶籍?正視台灣的「人口資料」危機 / 鄭力軒

作者:鄭力軒

近年來,台灣治理上面臨各個不同層次的嚴峻挑戰,包括少子化與高齡化所帶來的人口結構變遷、全球化帶來的國內貧富差距擴大、南北城鄉發展不均、都會區特別是大台北地區住宅市場的嚴重失衡、非典型家戶(單親、隔代教養、獨身)比例的急速增加等等。這些變化都帶來社會福利與公共衛生政策上的嚴峻挑戰。

除了政策之外,台灣人口的實況也在政壇激起不小回響。以2018年開始暴起暴落的「韓流」為例,究竟有多少戶籍在高雄的青年人「北漂」到北部工作,就成為政治攻防重要的一環。而每年選舉大量返鄉投票的年輕人,也凸顯出台灣戶籍與實際常住人口的落差。除了政治攻防之外,台灣人口更從2020年開始進入「負成長」階段。

值得慶幸的是,在循證決策的呼聲下,許多部會開始利用自身的行政資料,建立具一定品質的資料庫。除了學界常使用的「財稅資料庫」與「健保局資料庫」之外,近年還有勞動部利用勞保資料建構資料庫,內部部則將統計資料與地圖結合,建立了社會經濟統計地理資訊網等,都建構了非常有價值的資料庫。

然而在各種資料庫建置更趨完善之際,筆者認為台灣目前走向循證決策最一個根本的障礙是資料的結構與品質,也就是:建立在戶籍制度之上的資料框架,嚴重限制了掌握台灣人口家庭議題現狀的能力,也衝擊了決策品質。

文章引用自:獨立評論@天下(另開新視窗)


已發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