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網頁需要支援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行,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

::: :::

【中高齡及高齡再就業】課題趨勢

臺灣中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相較於東亞及美國要低,特別是婦女。臺灣 45-49 歲的婦女有 74.8% 的勞動參與率,較南韓高,但低於日本及美國。50 歲以後的婦女,其勞動參與率顯著降低,均低於美國、日本及南韓。日本是所有的國家中,婦女勞動參與率最高的。50 至 54 歲的婦女勞動參與率有 80%,美國是 74.1%,南韓是 69.7%。臺灣 55 至 59 歲的婦女,其勞動參與率降至 42.4%。日本 55 至 59 歲的婦女勞動參與率有 74.7%,美國是 67.1%,南韓是 62.9%。臺灣 60 至 64 歲的婦女,其勞動參與率更是下降至 24.1%。其他國家 60 歲以上婦女仍較臺灣有顯著高的勞動參與率,日本 60 至 64 歲的婦女勞動參與率有 59.9%,美國是51.8%,南韓是 50.2%。整體來說,臺灣中高齡婦女的勞動參與率較美國、日本、南韓顯著低落(圖 1)。

圖 1 東亞與美國中高齡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比較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Labor Statistics, 2019(Table 1-7), Ministry of Labor.
圖 1 東亞與美國中高齡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比較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Labor Statistics, 2019(Table 1-7), Ministry of Labor.

如果看臺灣的性別及世代,可以發現,年輕世代均比老年世代有較高的勞動參與率。其中,1970 年代出生的國人,不少 20-29 歲世代的男性及女性由於正在就讀大學或研究所,勞動參與率偏低。其中,男性的勞動參與率有 77.8%,女性則僅有 65.0%。所有世代的男性,到了 30 至 39 歲以及 40 至 49 歲,勞動參與率都有超過 90%。然而,1970 年代出生的女性,不管是 30 至 39 歲或者 40 至 49 歲,勞動參與率大約 75%左右。1960 年代出生的女性,30 至 39 歲以及 40 至 49 歲,勞動參與率約六成至六成五,而 1950 年代出生的女性,30 至 39 歲以及 40 至 49 歲,勞動參與率大約五成五。50 歲以後,勞動參與率開始顯著降低,1950 年代出生的男性,其勞動參與率仍有 75%,而 1960 年代出生的男性,其勞動參與率也有 79.2%。反觀女性,1950 年代出生的女性,其勞動參與率僅有 42.2%,而 1960 年代出生的女性,其勞動參與率僅有51.9%。到了60歲以後,1950 年代出生的男性,其勞動參與率大幅降至 42.1%,而女性更低至 18.5%(圖 2)。

圖 2 臺灣勞動參與率(依年齡、性別及世代)
資料來源:Yearbook of Manpower Survey Statistics, 2019 (Table 4 and Table 6), DGBAS;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Interior, 2019 (Table 2.01), Ministry of Interior.
圖 2 臺灣勞動參與率(依年齡、性別及世代)
資料來源:Yearbook of Manpower Survey Statistics, 2019 (Table 4 and Table 6), DGBAS;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Interior, 2019 (Table 2.01), Ministry of Interior.

關於中高齡低度勞動參與率有幾個問題值得討論。首先,如何促進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假設婦女勞動參與率較低是因為進入婚姻後需要育兒。然而,同樣與臺灣有類似文化的東亞國家,如日本、南韓的婦女勞動參與率均較臺灣要高。這顯示背後的原因可能不是只有婚育需求這麼簡單而已。其他的原因可能與這些國家出生率低,許多適婚女性仍在職場,又或者這些國家擁有較完善的托育服務,讓已婚有子女的婦女可以放心去工作,又或者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生活成本較高,已婚有子女的婦女不得不再投入職場等諸多原因有關,需要進一步比較與分析。單就臺灣中高齡婦女的勞參率趨勢來看,第一個與中高齡再就業的議題是如何促進婦女的勞動參與率?

第二,如何促進中高齡人口的二度就業?臺灣為何中高齡人口較東亞各國及美國顯著提前退出勞動市場,又為何中高齡人口一旦退出職場就很難重返勞動市場?根據立法院法制局陳建欉(2021)的整理指出:中高齡與青年世代在職場存在階級與世代關係的衝突,以及中高齡勞工身心健康逐年不佳,讓勞工萌生退意以致提前退休。此外,中高齡勞工人事成本高對企業營利造成負擔,雇主藉機刁難辦理退休或是辭退高齡員工以節省開支。一旦勞工提前退休後就難以重新進入職場,一方面臺灣職場環境存在年齡歧視問題。中高齡勞工退出職場後難以再次獲得正職工作,僅能以契約工、派遣工、臨時工、打工等非典型態僱用,以致薪資水平大幅下降。

另外,根據中研院社會所張晉芬研究員(2022)指出,中高齡人口提前退出就業市場與臺灣法定退休年齡有關,以致臺灣平均退休年齡很低。依勞動基準法第 53 條規定,勞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得自請退休:(1) 工作 15 年以上年滿 55 歲者;(2) 工作 25 年以上者;(3) 工作 10 年以上年滿 60 歲者。因此,臺灣中高齡人口門檻低。這可能與臺灣多中小企業以致薪資水準低有關。反觀薪資水準較高的公教人員及大企業,平均退休年齡較中小企業受雇者要高。中小企業一般能提供的薪資水準不高,許多人符合退休條件後選擇提早退休,先拿到一筆退休金後,進行所謂「漸進式退休」。漸進式退休有兩種模式,一是從事銜接式工作,二是領退休金但繼續工作。前者係指由原雇主減少工時讓勞工繼續工作;後者係指部分退休,勞工離開原工作自行尋找市場上新的較少工時或數個兼差式工作,又或轉為自營工作者(陳寬政、莊婉君、楊靜利,2015)。

綜合前述所知,臺灣的人口結構變化因少子化大幅變動,加上現代人平均壽命的提高,使得最具有經濟生產能力的青壯人口在未來反而成為少數。同時,也使得青壯年人口的經濟負擔提高。相較於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以及美國,臺灣中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顯著低落許多。低度的勞動參與率其實不利於臺灣經濟成長率的維持。

第三,延後退休年齡是否可行?根據內政部 2021 年公布的「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 80.86 歲,其中男性 77.67 歲、女性 84.25 歲,均為歷年次高。許多滿 65 歲的人口仍是非常健康且具有生產力。然而,由於現代人愈來愈高齡,退休金可能不足以支撐老年退休生活,對政府來說各種保險金的財政負擔愈來愈重。第三個相關議題是延後退休年齡是否可行?又或者是否要放寬屆齡勒令退休的規定,讓滿 65 歲以上人口願意工作者,仍讓他繼續工作,或是從事工時較短的銜接式工作,不僅可以減輕企業額外薪資支出,彌補逐年因少子化造成的勞動力短缺,也讓退休人士可以藉由工作獲得支持退休生活的開支所需,以達到健康的退休生活。

綜合上述,如果能夠提高中高齡人口的再就業率,特別是婦女的再就業率,或是延後勞工退休的年齡或條件,都能夠補足因少子化所帶來的勞動缺口。因此,如何提高中高齡人口勞動參與率是項政府應該積極的目標,提高了具有生產能力的中高齡人口的二度就業,打消就業職場的年齡歧視,不僅可以減緩因少子化帶來勞動力缺口的壓力,也對維持臺灣的經濟成長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張晉芬(2022)。簡報於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2022/06/16)。

陳建欉(2021)。中高齡者勞動參與及延後退休問題之探討。立法院法制局專題研究報告,編號:1583。

陳寬政、莊婉君、楊靜利(2015)。台灣中高齡勞工漸進式退休的影響因素。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5(1): 87-108。


已發佈

作者: